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一种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养成相统一、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知识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的现代课程设想,与回归育人初心、重构育人内涵的通识教育改革具有内在一致性,引发我关于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通识教育要兼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价值的养成有赖于知识的获取和积累,但知识本身并不意味着品德的形成和价值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既然在于育人,课程的育人效果就要通过学习者来呈现。通识教育必须回归育人初心,探索通过知识学习达成生命成长的有效路径,唯有重申知识、美德与价值的内在逻辑,转识为智、化识为德,才能挖掘出以通识教育实现德育的路径与方法,才能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共同促进个体的发展。
第二,通识教育应该而且必须重视本体价值。课程思政理念明示人们,通识教育不仅局限于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之人的功能,还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通识教育始终具有启发价值自觉的内在意蕴,无论是自由教育时期追求人的纯粹理性和思维探索,还是对经典和永恒的疾呼,面对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通识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课程活动的主体价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在价值对立和价值冲突的世界中做出理性判断和批判思考,以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并行不悖。
第三,通识课程要真正回归教学与育人。文化素质教育既是通识教育的内容也是路径选择,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以文化人”就是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梳理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文化素质教育在价值层面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层面需要从制度建设、路径方法、效果评价诸多方面反复探索,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动,提供持续改革动力和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纵观大学教育观的演进与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课程思政理念乃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中国话语,也是对课程育人价值的中国化诠释。它能促使高校深刻反思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纠正工具理性倾向,使通识教育真正成为使人成“人”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通识教育的价值与目标进行反思,对课程育人的内涵进行探讨和厘定,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论证与论争,还需要实践层面的试点与推进,从制度建设、顶层设计、路径方法、效果评价诸多方面反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