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开新篇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正文
课程思政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实践与探讨(盛杨)
2020-11-06 | 来源:通识教育教学部

  2019年9月,通识部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教学实践。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自然而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通识课程教学实践中,而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课程思政”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因为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一碰思政元素,往往就把一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变成了说教课,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割裂不是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统一的有效做法。

  在这次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培训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张表格,在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中,通识课程的思政属性为隐性,功能定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牢铸理想信念。这就给了我们启发。

  要实现这个功能定位就要理解新时代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今天我们强调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与古人所说师者传道授业是一致的,“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背景下广义的“道”,“授”知识、文化、技能相统一的“业”,构建知识技能和社会职业价值养成相统一的职业通识课程体系。

  培训中马教授讲的实现课程思政的三“寓”途径,寓道、寓德都与如何确立理念信念相关。

  因此,每个学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素质目标与价值观的统一性,这是我们不同课程在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研讨的一个问题。我今天要强调的是老师们要善于用“寓乐于教”的手段来实现寓道、寓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寓乐”是显性的,“寓道、寓德”是隐性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关系搞反了,那么就违背了课程思政与各门课程的同向同行的初衷,会导致所有课都变成思政课的一种误读。

  这些教学实践在去年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中已经有了较好的体现,在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也有很好的佐证。对于一门课而言,“寓乐”可以用一个教学活动或游戏来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比如:英语课设计的习近平金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每一节或每一个单元来说,可以确定一个课程思政关键理念,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达成共识。比如在计算机课上讲融通,数学、英语、大学语文课上讲文化自信,职业沟通和心理健康课用抗疫素材强化“四个”自信,就业指导课上讲敬业乐业,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做有心人,理念的概括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要说教,当我们善于运用“五化五式”快乐教学法,有效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就能将课程思政从硬植入变成软着陆,以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形式,使学习结果呈现出探究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让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